小学初中的学霸各有各的特色,有聪明型,有努力型,还有灌输型的,高中的学霸则千篇一律,就是比别人更聪明,甚至老师会的他会,老师不会的他还会。一力降十会,思维能力的差距,再高中阶段被无限放大。
小学阶段数学题100分试卷,99分比细致,来个填空比拼思维,思维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获得99分,细致度题目可以不出错,但真正聪慧的孩子可能只有95分,做题数量不做因此正确率没有那么高,但那一个空格的提升题他能做出来,因此分数不高,但潜力更大。
思维能力一般的孩子,100分能考99分,是因为99分的题目比熟练度,即使只有1分的提升题,肯定不会做,能够获得高分的原因在于思维题占比过少。
小学过低的难度设置,使得获得优异成绩有着不同的方式,特别聪慧的孩子,可以轻易获得好成绩,不是特别聪慧,但有很强自驱力的孩子,也可以成为学霸,而自驱力和思维力都没有,单纯靠着各种外力培训加成,也可以成为学霸,而中考的重点高中录取率,足够这三类孩子升学。
但进入重点高中以后,进入了全面的思维能力比拼,数学单靠模型和刷题,解决不了大多数问题,题型变化千千万思维力才是核心,而物理和化学难度陡坡效应则更加明显,数理化三门学科难度设置比例,简单题较少,中上等难度题目占据绝对比例。
随着理科难度提升,小学和初中的三类学霸,也发生明显的分化,聪慧的孩子,在数理化三大理科上,容易建立极大的优势,一举奠定学霸位置,而思维力一般但拥有很强自驱力的孩子,思维能力的差距限制上限,但自驱力却可以保障下限,成为普通的优生,而依靠被动灌输的学生,则很容易跟不上,成为陪跑员。
